
等待秋草落日、打卡心仪的博物馆、去一座有音乐会、演出的城市旅行……国庆中秋期间,游客出游热情高涨,新业态、新场景、新产品不断涌现。蒸蒸日上的“假日经济”成为消费升级的典范。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。各地围绕看剧、山水、中秋、文化体验等主题,丰富特色产品供给。举办文旅活动2.9万余场,对外发放消费补贴超4.8亿元,用“真金白银”激活消费潜力。
双节期间,不少旅游目的地进入秋景最佳观赏时间。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新疆、西藏、内蒙古等目的地的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60%;桂林龙脊梯田、重庆武隆、阿勒泰、喀纳斯、九寨沟、稻城亚丁、黄山宏村、长白山等目的地目的地受到游客广泛关注;在秋日美景的带动下,摄影旅行、露营、摄影之旅、骑行游等特色主题旅游产品受到青睐。
内蒙古阿尔山秋色。图片由采访者提供
“什么叫金秋?真的来了。”假期期间,王女士从北京驱车一千多公里来到内蒙古阿尔山,与家人一起赏秋。金色的山脉让她眼睛一亮。“当然,美丽的风景需要亲自去看!”
假期期间,文化旅游热度持续走高。越来越多的游客“去一座城市看一座博物馆”,体验深邃与惊奇ng-美妙的文化。
在中国美术馆,《石氏江干干涛》、郑板桥的《万松烟》、徐悲鸿的《奔马》等著名艺术家的杰作正在“奔跑”;在陕西历史博物馆,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项目体验《那边的壁画是唐朝》让古代壁画“动起来”,带观众走进 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。
2025年10月1日,观众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展示“简牍造型”介绍的文化文化。图片由采访者提供
“假期期间参观甘肃简牍博物馆,感觉自己掌握了历史的温度。”孟女士告诉人民网记者,这次文化之旅收获颇丰。 “通过竹简中流传千年的文字来研究古人的生活,既有趣又信息丰富!”
与此同时,演出市场也亮点纷呈、热情高涨。在《祖国,我为你歌唱》的美妙交响乐中聆听时光雄伟的心跳声;感受青岛生活的温暖波涛悔律合唱《生命的海洋》;在莫扎特滑稽的《费加罗的婚礼》中找到笑声;在柔声细语的吴农苏州评弹中品味剑南水乡的古美新风……多种业态同台绽放,增添浓浓的度假艺术环境。
“现在,游客出行速度更快、越来越自由,旅游目的地也更加烟雾缭绕、人文气息浓厚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。 “吸引游客的旅游空间和消费场景越来越多,他们注重品质和差异化。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拉动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。尝试文化。”
(编辑:罗智智、卢茜)
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